听新闻
放大镜
《浮士德》:自强不息的壮歌
2018-08-17 16:07:00  来源:中国纪检监察报

  “谁若游戏人生,他就一事无成;谁不主宰自己,永远是一个奴隶”,这是德国文豪约翰沃尔夫冈歌德的一句名言。从青年到老年,歌德正是秉持着这种精神,历经六十载增删披阅惨淡经营后,终于完成了《浮士德》的写作。而这部作品也不负众望,为永不言弃的人类精神写下了最好的注脚。

  《浮士德》被评为欧洲古典文学四大名著之一,它所展现的自强不息、砥砺前行的人类精神,在世界读者中唤起了一次次的共鸣。最近读《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其中也提到:习总书记在知青岁月里为了找到歌德的《浮士德》,走了30里路才借到。《浮士德》触动并鼓舞着一代又一代的人们为美好的未来努力奋斗。

  “善良人在追求中纵然迷惘,却终将意识到有一条正途。”这是我看过《浮士德》后最受触动的一句话。在歌德的笔下,主人公浮士德是一个有血有肉,善良与邪恶并存的矛盾体。他对学识十分热爱。“啊,我孜孜不倦,对哲学,法律连同医典,还有神学,全部都进行了彻底地研究。”甚至他是一个追求完美的人:“天上,他想要最美的星星,地上,他寻找最高的欢畅。”他为了学问,放弃了自己:“为此,我才向魔法屈服,借助精神之口,鬼怪之力,看是否能知道一些玄机;这样我就不用再汗流浃背,去探索自己不知道的东西……”在人生暮年之际,浮士德与魔鬼梅菲斯特定下契约:梅菲斯特将赋予浮士德再一次的青春,并带领他走出书斋,进入更加广阔的天地、领略人生万千滋味。然而,一旦浮士德沉湎安乐、停止奋斗,那么梅菲斯特将依约收走他的灵魂。于是,浮士德依次经历了与少女的恋爱、在宫廷中追求功名利禄、和古希腊海伦结合等一系列事件,慢慢从个人的“小世界”转向“大世界”,而这也寓意着他对个人爱情、社会生活和古典美的逐步追求,但遗憾的是这些追求全都以失败的结局告终。可浮士德并未放弃、一直求索,在生命的最后一段时光中,他开始了“填海造陆”工作,谋求实现为人类造福的宏大事业。这份工作损坏了他的身体、耗尽了他的心力,梅菲斯特趁机偷梁换柱让浮士德误以为工程即将完成,发出了“时间啊你真美丽,请你停一停”的赞叹,随后浮士德因为履行契约失去了生命,但是在天使的帮助下他的灵魂并未落入魔鬼之手,而是升入了天堂。“谁若不断努力,我们就把他救助。”歌德的这两行诗正是浮士德得救的秘诀。由于浮士德不断行动、不断追求、不断克服迷误,所以才会变得日益高尚和纯洁,临死前,他就获得了上界永恒之爱的拯救。

  读完《浮士德》不是一件轻松的事,它时时触动我不断地思考“生命与追求”“人生的意义和价值”等人生命题。应当说,生命的过程是一个不断追求的过程。浮士德让自己的人生高度在永不满足、不断追求、不断探索中得到提升。在现实中不是每一个人都是浮士德,但每一个人都不能缺少浮士德自强不息、顽强向上、寻找属于自己人生的品质。“自反而缩,虽千万人,吾往矣。”正如孟子所言,倘若信念是正确的,倘若全部的努力都符合初心,那么即便面对千万人我们也要勇往直前,毫不退缩。我们终将因为追求高尚而让人生变得充实丰富、让生命富有意义。当然,浮士德的遭遇也值得我们反思和警醒,其意味着在努力的道路上,不仅有诱惑和挫折,还有许多陷阱。但是,只要我们始终保持坚定信念,始终保持一颗金子般勇于追求真理的心,这些都可以被战胜!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歌德用厚重的诗篇讲述了一个人毕生在追寻伟大事业上所作的努力,其作品所散发的精神给我们每一位读者以巨大的启迪。“积土成山,风雨兴焉”,尽管人的生命短暂如朝露、渺小若草芥,但以锲而不舍之毅力向冥冥之志努力,这便是人类精神最闪耀的地方。

  (桑圣琴 作者单位:南京市鼓楼区纪委监委)

  编辑:栾海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