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时期,曾读过不少的课外书。后来参加工作,因各种岗位需要又看了不少工具书、专业书,也有一些情节引人入胜的小说。然而,深入我心的却是《平凡的世界》。
“每一个平凡的人都可以拥有一个不为人知的不平凡的世界。”这句话,不仅让我喜欢上这本书,更让我崇拜作者路遥。
这部书是路遥的经典大作,被誉为“第一部全景式描述中国当代城乡生活”的巨著。全书围绕着主人公孙少安与孙少平,在平凡的世界不断超越自身的局限,最终获得生活上的成功,谱写了一曲充满活力的生命之歌。整部小说向人们揭示了人生的自强与自信、奋斗与拼搏、挫折与追求、痛苦与欢乐。并以一幕幕催人泪下的苦难所展现出的人物的顽强坚韧的信念告诉人们:苦难与挫折只是个躯壳,对生活对理想所持的生生不息的虔诚与坚强信念才是生命真正的内涵。
孙少平与孙少安两兄弟同为黄土地的儿子,在“平凡的世界”中,他们以各自不一样的方式探索着人生。他们都是不轻易向命运妥协的人,他们坚信依靠自己的双手可以改变命运。这种信念使得他们在一次次的苦难中得到锤炼与升华,使他们变得更顽强与坚韧。
“没有一条小船不是经过风暴而顺利抵达港湾的。”孙少安的成功亦不例外。在实现梦想与体现自身价值的过程中,他也曾遭遇到不断的挫折和打击。比如,为了扩大社员自留地,他曾被当做“走资本主义道路”的黑典型来批判;曾为尝试着进行承包责任制的改革而遭到县委的严厉批评;最为残酷的是在第一次扩大砖场时,因高薪聘来的烧砖师是骗子,他因此赔得血本无归,无力归还贷款,也不能支付村民的工资。
然而,只要你不放弃内心的信仰,坚信真、善、美是生活的主流与主题,是人们所追求的至高境界,你就不会永远被生活抛弃,被成功拒绝,你就可以看到希望。
我想,这也应该是作家自我心灵的折射,我坚信路遥一定是这样的人。
由于路遥出身农村,他的写作素材基本来自农村生活,他始终认定自己是一个“农民血统的儿子”,是“既带着‘农村味’又带着‘城市味’的人”,他坚信“人生的最大幸福也许在于创作的过程,而不在于那个结果”。所以他认为“只有在无比沉重的劳动中,人才活得更为充实”。他始终以深深纠缠的故乡情结和生命的沉重感去感受生活,以陕北大地作为一个沉浮在他心里的永恒的诗意象征,每当他的创作进入低谷时,他都是一个人独自去陕北故乡的“毛乌素沙漠”,他在那里审视自己,观照社会。
他是那么的真诚,那么的善良,然而,他也必然承受着太多太多的痛苦。
于是,我想,作为一名农村基层干部,特别是纪检干部,在当前农村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大变革中,面对自身所承担的职责与任务,我们该从书中领悟到什么呢?
党的十九大提出,要把乡村振兴提到新高度,要把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作为奋斗目标。这是新时代的召唤,是所有农村基层党员干部实现自我人生价值的新机遇。作为农村基层纪检干部,更应该具有这样的理想,坚定信念和目标要求,不抱怨工作环境的复杂和艰苦,不惧怕工作实际中存在的困难与问题,像孙少安那样百折不挠,始终坚信真、善、美,自觉地、主动地与假、恶、丑作斗争。
有理想才能有干劲,有干劲才能有作为。就像这本书里说的“火把虽然下垂,火舌却一定向上燃烧”。只要坚守这样的信念,一定会让每一个平凡人的生命变得不再平凡。
(作者刘继彦单位:山东省巨野县独山镇纪委)







